2022年1月26日,農歷臘月二十四,我照例在家中撣塵。
撣塵是我們海安的方言,民間俗稱掃塵,說白了,就是年底大掃除。
掃塵的傳統風俗,由來已久。民謠說:“二十四,掃塵日。”據《呂氏春秋》中說,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。特別的是,撣塵時要用稻草和一根比人的身高還長的木棍扎成長掃把,將房子屋梁上、墻角的灰塵和蜘蛛網等臟東西打掃干凈。然后把那些稻草留著,等除夕夜吃完年夜飯后,再將其點燃,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、晦氣統統掃出門,寄托了中華民族一種辟邪除災的美好寓意。
小學開始,我們便在家長的要求下參加撣塵,開始是端端接接,后來是抹抹擦擦。大人們則用竹桿綁上竹枝,清掃屋頂大樑、墻壁上的塵垢蛛網,完后將綁好的竹枝缷下,除夕晚飯后再點火燒掉。凝望著跳躍的火苗,這也是我們兒時的快樂時刻。
長大了,我們就成了撣塵的主力。工作后,年假回家,往往是一個人上竄下跳,打掃除、貼對聯、貼年畫,基本一氣呵成。
時代發展了,現在人們多會請家政公司進行保潔。而我可能因為年齡的原因,還是喜歡親力親為。
撣塵是一個臟活、累活,也是個細活。一場下來,往往是灰頭土臉、腰酸背疼。然而,當看到整潔的地面、光鮮的家居,我的心情又是愉悅的。
是呀,把灰塵都打掃完,就會心曠神怡。然而,心靈的房間不打掃也會積滿污垢。蒙塵的心,就會變得灰暗迷茫,負面情緒即會油然面生。我們或會看不到希望,情緒低落,對任何事情消極看待,充滿敵意,生活和工作會充滿陰暗。我們的前進步伐或會被遲滯,我們的人生或會被引入歧途。
偉人毛澤東同志有一句經典名言“凡是反動的東西,你不打,他就不倒。這正如地上的灰塵。掃帚不到,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”。
面對不時困擾的負面情緒,我們當然有能力坦然、從容的面對,去釋化、去排解、去清理,去做生活的強者!
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。世道紛紜,熙熙攘攘,心為外利所動,幾乎失去真我;物欲橫流,乃至人心不古;求諸外欲,而忽略了內在的誠信。所謂天使與魔鬼,往往一念之間。面對困難,你是灰心還是堅強;面對別人的成功,你是嫉妒還是欣賞……。一心向善,是我們向上的精神力量,而不忘初心,則我們堅持信念的定神金針。
固守信念,不僅可以抵御負面情緒的侵襲,或許還可以轉換負面情緒。
村上春樹說:無論如何,人們總要在烏云的周圍尋索著浪漫的微光活下去。
當負面情緒來襲時,我們或許會感到煩躁、沮喪、無助,有時會甚至覺得被煩惱包圍。這時,我們可以選擇運動,可以聽聽音樂,還可以閱讀,可以緬懷先烈……。
自省為清理心靈塵埃的獨有路徑。
慎獨自律,修己安人貫穿于人生的始終。
《論語?學而》:"曾子曰:'吾日三省吾身,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"
佛家說:世上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知人很難,知事也難,知理更難。但最重要的,人要知道自己,才能改進缺點,發揮自己的長處。智慧就是自知知人,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魯迅先生曾說:“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,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。”
習近平總書記說:在進行社會革命的同時不斷進行自我革命,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最顯著的標志,也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關鍵所在。只要我們始終不忘黨的性質宗旨,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問題,以刮骨療毒的決心和意志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,就能夠形成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凈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徑。
人們都希望成為人生的慧者。而 “慧”字,表示的不是心里裝的東西越豐富越智慧,而是要將心靈打掃干凈。
面對使命,朋友,請時時給心靈撣撣塵,丟掉過去,輕盈前行,去擁抱美麗的明天吧!